哈尔滨电梯维修涉及机械、电气、高空作业等多个风险点,安全操作是保障维修人员和乘梯人员生命安全的核心。以下从作业前准备、作业中规范、应急处理三个维度,详细说明电梯维修的安全事项:
一、作业前的安全准备
环境与警示设置
必须在电梯各层门、轿厢内张贴**“正在维修,禁止使用”**的警示标识,必要时使用护栏或警戒线隔离,防止无关人员误入。
确认电梯已停靠在指定楼层(通常为基站或顶层),并将电梯置于**“检修模式”**(断开正常运行回路,仅允许通过检修按钮控制),切断主电源后挂“有人工作,禁止合闸”警示牌,钥匙由维修人员专人保管。
工具与防护装备检查
工具需绝缘合格(如绝缘手套、绝缘鞋、验电器),避免使用破损工具;携带急停按钮、对讲机(确保通讯畅通)、手电筒等应急设备。
维修人员需穿戴工作服、安全帽,若涉及高空作业(如轿顶、井道顶部),必须系好安全带,检查安全绳固定点是否牢固。
风险评估与信息确认
查阅电梯故障记录、维保手册,明确故障类型(如机械卡阻、电气故障),预判可能的风险(如轿厢意外移动、部件坠落)。
确认轿厢内是否有滞留人员,若有需先安全疏散;检查井道内有无积水、杂物,底坑是否有易燃物(如油漆、汽油)。
二、作业中的安全规范
井道与轿厢内作业禁忌
严禁带电作业:维修电气部件(如控制柜、门机)前,必须用验电器确认电源已断开,并用短路接地线放电(防止电容残留电荷)。
进入轿顶或底坑时,需先按下**“急停按钮”**,并测试按钮有效性;在轿顶移动时,脚踩轿顶加强筋,避免站立在非承重区域(如灯罩、风扇罩)。
禁止在轿厢未稳定时进出(如轿厢与楼层错位超过5cm),严禁从一个轿厢跨到另一个轿厢(多梯井道)。
机械部件操作安全
维修曳引机、钢丝绳时,需确认制动器已抱紧,防止轿厢滑动;调整钢丝绳张力时,避免单根过度拉紧导致受力不均。
拆装厅门、轿门时,需用支撑杆固定门板,防止门板突然坠落;禁止用手触摸门机齿轮、皮带等旋转部件。
电气系统操作规范
插拔控制柜内插件前,必须断电,避免强电流击穿元件;更换熔断器时,需匹配相同规格,禁止用导线替代。
测试安全回路(如限速器、安全钳、门锁)时,需分步验证,防止因误操作导致电梯突然启动。
三、应急处理与作业后检查
突发情况应对
若维修时突然断电,需保持冷静,使用对讲机呼救,切勿擅自扒门逃生;若轿厢意外移动,立即按下就近急停按钮。
发生人员受伤时,优先切断电源,拨打急救电话,同时保护现场(如故障部件状态),便于后续事故分析。
作业后安全确认
恢复电梯运行前,需逐项检查:所有工具已撤离井道,厅门、轿门关闭正常,安全装置(如急停、限速器)功能有效,螺丝、接线端子紧固无松动。
断开“检修模式”,先进行空载试运行(上下运行1-2个周期),确认无异常后,移除警示标识,恢复正常供电。
填写维修记录,注明故障原因、处理方式、试运行结果,确保追溯性。
四、特殊场景的额外注意事项
底坑作业:需确认底坑无积水(若有积水需先排水并检测漏电),站立在缓冲器等承重部件上,避免踩压电缆或水管。
防爆电梯维修:需使用防爆工具,禁止产生火花(如敲击金属),作业前检测井道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。
老旧电梯维修:重点检查磨损部件(如钢丝绳锈蚀、导轨变形),避免因部件老化导致二次故障。
总结:电梯维修的核心原则是**“先断电、再警示、强防护、重检查”**,通过严格执行流程规范,可最大限度降低机械伤害、触电、坠落等风险,保障维修安全与电梯后续运行可靠性。